跳到主要内容

卡片相机

· 阅读需 5 分钟

卡片相机

消费级便携数码相机,俗称“卡片机”,在本世纪初曾风靡一时。我记得那是一个各大品牌争奇斗艳的年代:索尼、佳能、尼康……每个品牌都拥有大批拥趸。然而,十多年前,随着智能手机的崛起,卡片机的时代悄然落幕。

我也曾拥有过一台属于自己的卡片机,用它记录生活的点滴。儿子出生前,又特意买了个单反相机。然而对我这样并非摄影发烧友的人来说,手机摄影足以应付日常,何况手机比相机便捷得多。我的单反相机常年在柜子里吃灰,卡片机更是杂役不知所终。而对于追求极致画质的专业人士,他们并不在意设备的便携性,他们手中的“长枪短炮”自然是卡片机所不能比拟的。卡片机似乎已经彻底失去了生存空间。

然而,生活总会提出意想不到的需求。为了让孩子远离网络成瘾,我一直坚持不让他过早接触智能手机。这一决定,让我重新开始寻找那些曾被智能手机“吞没”的设备:只用于计时的手表、只能通话的功能机、以及只能拍照的便携相机等。

这次,我需要相机,是想让孩子方便地拍摄自己的作业。带着这个明确的需求,我在网上搜寻了一番,结果却令我颇感唏嘘。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厂,早已退出低端市场,把重心转向专业影像设备。如今的市场上,产品分化明显:卡片机基本都是百来美元的低价产品;再往上就是体积庞大的专业或准专业相机,基本不满足便携性了。

如今市面上那些廉价“卡片机”与我记忆中的模样大相径庭,品牌五花八门,却几乎都没听说过。它们的外观也千篇一律:镜头位置往往被夸张的黑圈装饰,却掩饰不了只有一个小孔的事实,看起来像是直接借用了手机摄像头模组。当年,即便是入门级卡片机,也会配备硕大通透的镜头组。

这样的配置让我有些迟疑,但转念一想,既然叫“相机”,总不至于比手机拍摄效果还差吧。于是我还是下单买了好评最高的一款卡片相机。然而,当产品到手的那一刻,我才明白自己错得多离谱:它拍出的照片模糊不堪,色彩失真,不仅远远不如我现在的手机,甚至赶不上我二十年前那台卡片机的成像质量。那感觉,就像买到了一枚十年前的手机摄像头,却被封装在笨拙的塑料外壳里。

我真正需要的,不过是一台“只保留拍照功能的智能手机”:拥有现代手机的摄像头和成像算法,却剔除了聊天、短视频、游戏等功能。可惜,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产品,如今却遍寻不见。一个时代过去了,那些被淘汰的技术和产品,看来真的一去不复返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