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不幸的感恩节

· 阅读需 9 分钟

今年的感恩节对我们一家来说,是个沉重的节日。

周四豆豆放假,我们决定一家人外出散心。一路欢声笑语,直到下午返程时意外发生了。在离家门口仅几步之遥的水泥路上,豆豆跑得飞快,一不小心摔了一跤。那一瞬间,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。当我抱起他时,发现他满嘴是血。

回到家后,我顾不得慌乱,立刻检查他的伤势。最让我担心的是牙齿的情况。仔细查看后,我发现他的上牙床发青,心里顿时一沉,有种不祥的预感。没有多耽搁,我立即抱着豆豆赶去了医院。

在急诊室,医生检查时,老婆紧张得不敢看,我则死死盯着每一步检查的细节。当急诊医生确认他的门牙松动,建议拔掉时,我的心重重一沉。医生特意强调:“如果不拔,会有风险”。这句话验证了我最担忧的事情。当我把医生的建议转述给妻子时,她几乎要支撑不住了。

豆豆听到后哭着说:“我不拔牙,我吃点苹果酸奶就好了。”

豆豆的一句话让我心如刀割,他还不到三岁。最近一个月,豆豆比原来懂事了很多,不再乱发脾气,还常常帮我们做家务。每当我下班回家,他都会贴心地把拖鞋摆好,这些都是我们没教过他的,他却已经自己在考虑要帮爸爸妈妈做点事情了。豆豆走路一向不太稳,经常摔倒。有时把头碰疼了,吃点好吃的立刻就破涕为笑,还反过来安慰我们说一点也不疼。如此善良可爱的小宝,如今却要经历这样痛苦的事情,叫人如何不心疼?我和老婆同时也充满的愧疚,觉得没有照顾好豆豆。

因为假日缘故,牙医需要从外地赶来。在等待的过程中,我和妻子仍抱着一丝希望,想是否能保住豆豆的门牙。然而,牙医的诊断让我们的希望彻底破灭了。她说不仅是松动最严重的那颗门牙需要拔掉,另一颗门牙也已活动,无法保留。尽管她解释了不拔掉可能带来的后果,但这对我们来说依然难以接受。然而,为了豆豆的健康,我们最终只能无奈点头。

医生准备动手术时,我试着安抚豆豆:“你的牙齿受伤了,医生是为了治好你才要拔掉它。”虽然他当时小声哼唧着说不要拔牙,但手术开始时,他还是鼓起勇气,乖乖张开了嘴,即使脸上写满了难过,依然在配合医生。看着他小小的身影,我深深感受到作为父母的无助与心疼。

俗话说“不养儿不知父母恩”,在成为父亲之前,类似的场景确实不会让我有太多感触。以前见到缺牙的小朋友时,总觉得不过是小事一桩,缺的不过是几颗乳牙,迟早会长回来,又何必在意?可当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时,心情却截然不同。豆豆即将面临的困难 - 发音不清、咀嚼不便,甚至是小伙伴的嘲笑,全都涌上心头,压得我喘不过气。即使医生再三安慰,也难以消除我的不安。

回家后,豆豆因为牙疼既不肯吃东西,也不愿开口说话。勉强喝了几口水后,他就紧闭嘴巴,再也不张开。我抱着他一起看了一会儿电视,然后哄他入睡。

第二天清晨,豆豆醒来后,我轻声问他:“嘴巴还疼吗?”他摇摇头,小声说:“不疼啦。”可我心里明白,他只是怕让我担心,因为整个上午,他依然不吃不喝,也很少开口说话。为了哄豆豆开心,我带他去附近的玩具店挑选了一件他喜欢的玩具。然而,这一天没吃东西的豆豆已经虚弱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。我一路抱着他回到家,心疼得难以自已。

路上,我和老婆商量后决定,要给豆豆弄一些他最爱吃又最容易下咽的食物。于是,我们买了他平时最喜欢、又柔软易咀嚼的奶酪、蛋糕和西瓜。中午时分,豆豆终于忍不住了,吃了一大口蛋糕后,慢慢地恢复了胃口。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,我和妻子几乎激动得落泪。吃饱了的豆豆恢复了活力,兴高采烈地玩起了新买的玩具,家里再次充满了笑声。

到了第三天,豆豆几乎已经恢复到受伤前的状态了。我们借机再次向他解释伤情,告诉他虽然牙齿掉了,但几年后会长出新的牙齿。他懂事地点点头,说:“没关系,我可以应付的。”我不禁为他的乐观和坚强感到欣慰,也更加佩服他小小年纪的坚韧。

后记:

12月6日,距离拔牙手术刚好一个星期,我们带豆豆去医院复查。早上提到要去医院时,豆豆立刻哭着说不想去。我和老婆耐心安慰他:“上次很疼,是因为你受伤了。这次你没有受伤,医生只是看看,不会疼的。而且医生帮你治好了牙,我们要去感谢他呀。”在我们的劝说下,豆豆终于同意,但仍能看出他的不安。

到了医院,医生检查时,豆豆虽然害怕得眼泪直流,但依然用哭腔对我说:“爸爸,我没事的,我不哭!”幸好,医生告诉我们豆豆的伤口恢复得非常好,不需要进一步处理了。听到这句话,我的心终于放下了,而豆豆也没有再受罪。

复查时有个小插曲。在等候室时,外面传来几声其它小朋友惊恐的尖叫。豆豆好奇地问妈妈:“那是什么声音?”豆豆妈怕他心里留下阴影,随口说:“这是医院里在用小动物做实验,是杀猪的声音。”之后豆豆妈很快就忘了这回事了。

又过了几天,我们带豆豆去坐小火车。当小火车转弯时发出了尖锐的吱嘎声,豆豆忽然冒出一句:“小火车转弯的时候就像杀猪。”豆豆妈愣了一下,问:“你听过杀猪吗?”豆豆认真地回答:“听过,在医院里听到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