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回国感想 2 - 衣食住行

· 阅读需 8 分钟

物价

对比我出国之前,很多物价明显上涨了。最重要的可能是房价吧,上海房价涨了有四五倍了吧。食品价格也涨了不少,去吃了一次麦当劳,也是为了怀旧的。当年我最喜欢麦当劳的板烧鸡腿汉堡,单一个汉堡是 12 元,套餐大约二十。这次又点了一个同样的套餐,要五十多了。

也有价格没怎么变化的地方,比如上海地铁票价,似乎还是那样。

电动车

走在路上,感觉最不适应的是满大街的电动车。在东北还好,可能因为冬天太冷,实在不适合电动车。南边一点的城市,比如上海、无锡、济南等,电动车已经彻底取代了自行车。跟自行车相比,电动车车速快,重量沉,危险的多了。我短暂的回国期间就已经目睹好几起电动车相撞的事故。中国素来没有车让人的传统,对于已经习惯了美国交通路况的我,在国内繁忙的街头过马路还真有点紧张。

快递

快递其实没有之前方便了:以前的快递都是送货上门的,现在多数快递都只送到小区的分发中心,需要客户自己去取。这对于老年用户实在不便。我父母在购买沉重的物品(比如矿泉水)的时候,总需要特意选择那些可以送货上门的商家。不过对于那些经常不在家的上班族,可能自取反而更方便吧。

服务态度

这次回国一个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是商店服务员的服务态度。我小时候,商店都是国有的,那时候购物是顾客求着售货员,售货员们一个个爱搭不理,拽的不行。(其实这样也好,防止大家堕入消费主义的陷阱。)后来商店大多私营了,服务员们态度越来越好,在我出国之前就已经不错了。这次回国,发现他们的态度又更上一个台阶了。笑脸相迎那是最基本的了,主动打折送礼品也是标配,而且客户无论怎么挑剔折腾,售货员们都没有一点不耐烦的,还要帮着客户出主意选款式。我老婆买鞋的时候,售货员上来就要帮我老婆穿鞋、系鞋带,让我觉得有点热情过头,快消受不起了。

老婆认为这是因为最近经济不好,顾客太少的原因。可能是原因之一吧,我们工作日去逛商场的时候,的确发现多数的店铺门可罗雀,顾客还没有售货员多。

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店家都如此。老婆最喜欢的蛋糕店是上海的“红宝石”,老婆说他们的点心最好吃,我倒是没尝出来有什么特别。老婆特地带我去打浦桥的“红宝石”店,买了几个糕点。店里服务员一如既往,拉着个驴脸招待每一位顾客。

所谓服务好,也是指服务业的。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普遍态度还是比较差。相对来说,上海公务员的态度是最好的了。上海人一般做事比较认真,公务员也是。我去派出所、交警队等办理事务的时候,就算有些人不那么热情吧,至少还是耐心交流,认真办事的。据说东北的公务员可就不这样了,没钱没关系啥也别想干,幸好我也不需要跟他们打交道。

地铁

刚一到上海,我就需要从浦东机场赶往虹桥火车站,我选择了乘坐地铁。出国前,二号线是我每天的通勤线路,当时的广兰路站超级拥堵,不要说上车,有时候挤进地铁站都要费一番力气。这次坐地铁,我恰好又赶上了下午六点的下班高峰。然而我惊讶地发现,地铁里完全没有出现我想象的人挤人的情况。实际上,在整个浦东路段,车厢里都还算宽松,到了浦西人才多起来,也还远达不到当年的拥挤盛况。只有在我下车的时候,才在换乘 17 号线那里看到了乘客挤不上车的熟悉场景。

也许是现在地铁线路多了,乘客被分流了?或者因为私家车多了?又或许是更多的人在家工作了?尽管上海地铁盛况不再,但依然还是我去的几个城市里最繁忙的地铁了。其他地方,比如无锡、济南地铁里经常连座位都坐不满。南京地铁人稍微多一些,也还比不上上海。

儿时的零食

国内饮食是没得说了,各种各样的饭菜都比美国的好得多。尤其是,国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开发出一些网红食品。这次回东北的时候,我去吃了当前比较受欢迎的铁锅炖,这道菜在我出国之前还完全没流行开来呢。

此外,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在东北又见到了那些我小时候视如珍宝的零食,比如江米条、炉果、长白糕之类的。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,零食种类极其贫乏,这些零食承载了我儿时最美好的记忆。我在离开东北去了南方之后就再也没也见过这些零食了。本来想买一些,回味一下儿时的味道。可是看着它们上面的糖和油,就又思想斗争开了,太不健康了,哎,最终还是没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