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决定命运的高考

· 阅读需 5 分钟

这个月是中国高考的月份。高考对于我来说已经非常遥远了,很多年没有关心了,尽管对我们那一代人来说,高考极其重要,堪称决定命运的时刻。现在的高考,其意义可能已经无法与当年相比。不过随着儿子年龄渐长,我又开始关注起高考。我同龄人中很多人的孩子都已经进入大学了,我也不得不思考儿子的未来。

如果将社会划分为两个阶级,那便是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。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存在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:血缘。我不否认确实有人白手起家进入上流社会,也有上层家庭家道中落,但这样的比例实在太小了。绝大多数情况下,一个人的阶级在出生时就已经确定。无产阶级若再细分,可将其中收入较高的一群人归为中产阶级。中产阶级不仅衣食无忧,还能经常休假、购买奢侈品,甚至培养一些既烧钱又耗时的兴趣爱好,如摄影、旅游等。他们的生活质量其实相当不错。但本质上,他们与低收入者同属无产阶级,彼此间并无太深的护城河。中产与下层之间的转换相当频繁。中产向上发展极难,向下跌落却很容易,这可能就是”中产焦虑”的本质所在吧。

在我老爸上大学的年代,每年大学毕业生仅有几万人。等到我上大学的年代,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也不过数十万,与国家人口相比仍然是个相当小的数字。那时候,进入一所正经大学,基本可以保证毕业后找到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,跨入中产阶级行列。当时,区分中产与下层,最具有代表性的标志就是这一纸文凭。穷人孩子,一旦高考成功,即可跻身中产;中产子弟,如果高考失败,再失去父母的支持则会跌落下层。

我中学的时候,根本没有人生规划,也完全意识不到高考对于改变命运的决定性意义。如果当时能有现在的认知水平,我的学习态度肯定会大不相同。当然,现在高考的意义可能又有所不同了。如今年轻人的人口数量巨减,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却已是超千万的量级。社会根本提供不了这么多的中产职位,仅凭大学文凭已无法保证一个人进入中产阶级了。年轻人想找个好工作,越来越依赖大学之外的资源,比如父母的社会背景、人际关系等。

备注:划定有产与无产,要以一个家庭的实际可支配的财产为准,而非名义上的所有权。比如,有的地方号称人民拥有国家的每一寸土地,但实际上无一处土地供人民自由使用;声称领袖没有任何私产,却可任意操控国家的所有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