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抖音

· 阅读需 5 分钟

上周我第一次下载了抖音,并连续玩了几天。虽然早已听闻其名,但真正激起我好奇心的,是一则新闻:抖音正在对 Facebook 构成威胁,甚至在 Facebook 办公室附近设立据点,试图“抢人”。出于对这种跨国竞争的兴趣,我决定亲身体验一番。

用了一段时间后,我发现抖音和 Facebook 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。抖音主要是供用户观看名人或专业制作者的视频内容,用户之间的互动很少,更多的是内容消费。而 Facebook 则是以熟人社交为主,用户通过动态、照片、评论等形式进行交流。因此,两者在内容和社交模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。尽管从时间竞争的角度来看,抖音的火爆可能会间接影响 Facebook 的使用时长,但这并不构成直接业务上的冲突。

与抖音更直接竞争的,反而是同样以视频内容消费为主的 YouTube。但是,我也并不认为抖音能轻易撼动 YouTube 的地位。抖音之所以吸引人,在于它极具冲击力的短视频形式。几分钟甚至几十秒的内容,让人忍不住一刷再刷,沉浸其中不可自拔。但也正是这种短视频模式,限制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。抖音上的视频大多集中在三大类:美女帅哥、搞笑段子和炫酷特效。这些内容初看新鲜,但刷久了便难免审美疲劳。特别是一些热门视频的模仿跟风现象严重,一个舞蹈火了,立刻有一大堆相似的视频涌现,看多了就失去了吸引力。

短视频的节奏虽快,但内容深度有限,很难满足我对知识或故事情节的深入探索。相比之下,YouTube 上的长视频、系列课程更能让我投入时间和精力。那些知识类、纪录片、深度访谈的视频,能够让我在观看的同时学到东西,而这些内容是短视频很难承载的。因此,从内容的丰富性和持续吸引力来看,我认为抖音难以取代 YouTube。

当然,抖音前景也不会差。它成功地引领了短视频潮流,并迅速积累了大量年轻用户。这种模式更像是微博的延续,依靠碎片化、快节奏的内容吸引眼球,但也很容易让人疲惫。就像微博起初风靡一时,但随着用户新鲜感消退,增长逐渐放缓,最终被功能更丰富的微信超越。抖音未来也可能面临类似的问题:能够吸引一部分忠实用户,但也只能吸引这部分用户。

至于抖音对 Facebook 的影响,我反而觉得它可能对 Facebook 有一定的正面作用。Facebook 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微信,两者都专注于熟人社交和即时通讯,而抖音虽然抢占了用户的娱乐时间,但并没有切入社交网络的核心。因此,它对 Facebook 的冲击更多是间接的。此外,Facebook 近两年因隐私、内容监管等问题,引发了不少争议。抖音的迅速崛起吸引了大众和监管机构的关注,某种程度上缓解了 Facebook 的舆论压力。换句话说,抖音对 Facebook 而言,或许更多的是一个“挡箭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