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终于读完了整本《心理学》

· 阅读需 6 分钟

历时两年,我终于读完了这本厚达699页的《心理学》。这本书之所以耗时如此之久,一方面是因为其篇幅确实不小,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采取了断断续续的阅读方式。我所读的版本是 David G. Myers 的《心理学》第七版,这是一部在美国颇为流行的心理学导论教材,以其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的案例而闻名。     在阅读过程中,我曾陆续为书中的部分内容撰写过读后感。然而,对于更多让我受益匪浅的知识点,却一直未能抽出时间进行整理和总结。如今全书读毕,虽然无法将所有收获一一赘述,但我想谈谈我认为阅读此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

曾听《百家讲坛》的王立群先生讲课时提到: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,仅仅“琢磨事”是远远不够的,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“琢磨人”。当然,这里的“琢磨人”并非指尔虞我诈、机关算尽,而是指要掌握和理解自己乃至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。从积极的角度理解,无论是将对方视为竞争对手,还是视为合作伙伴,只有做到“知己知彼”,才能在竞争中取胜,在合作中实现共赢。社会文明发展的趋势是人际交往日益频繁和复杂,人越来越社会化。时至今日,无论是事业发展,还是日常工作和生活,都离不开与人打交道。对他人的理解程度,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受欢迎程度,进而间接地影响着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。

人类的共性远大于个性差异,所有人的思维方式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。这为我们理解人性提供了可能性。然而,真正领悟这些规律并非易事。有些人天资聪颖,似乎总能轻易地洞察人心,处理人际关系游刃有余,做事八面玲珑;而像我这样的人,在这方面则显得较为迟钝。即使是面对朝夕相处的至亲之人,比如我老婆,我有时也难以揣摩她的心思。不了解对方的想法,会使我们处于被动的境地:有时自以为是地为对方着想,献上殷勤,却往往因为没有把握好时机而弄巧成拙,反而适得其反,落得个没趣。这种情况发生在家庭生活中尚可补救,但如果发生在工作中,则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麻烦。

幸运的是,我一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足,并且坚信这种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努力来弥补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在书店闲逛时,一眼便相中了这本《心理学》。于是,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,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来弥补自己在心理学知识方面的欠缺。后来的阅读经历证明,这本书物超所值。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出“原来如此!”的感叹,书中的一些知识甚至可以立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。例如,在读完关于人脑记忆形成机制的章节后,我立刻联想到了一些可以用来改善自身记忆力的方法。

当然,待人接物的习惯和方式不会因为读一本书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但是,只要我们保持不断完善自我的动力,并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,就一定能够不断进步,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。

或许是心理作用吧,我感觉自己在阅读这本书的这段时间里,周围的人际关系变得比以往更加和谐融洽。就是不知道我老婆认同不 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