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《太阳照常升起》观后感

· 阅读需 6 分钟

得益于中国影视市场的特殊环境,我“有幸”观赏了数量颇丰的电影。尽管我挑选的影片大多是口碑尚可之作,但按照个人喜好程度,我仍会将它们粗略地划分为三类:少数佳作会被我珍藏在硬盘深处,不时拿出来重温;多数影片虽也优秀,却不值得我二度欣赏;还有一部分则是不幸被宣传噱头所蛊惑,草草看了几眼便兴趣索然,只能通过拖动进度条勉强“浏览”一遍,若实在乏善可陈,甚至几分钟便草草了事。

然而,还有那么极少数的影片,是我满怀期待,即便口碑平平甚至恶评如潮,我也会耐着性子看完的。这些影片,几乎清一色都是国产电影。在我的硬盘中,充斥着大量好莱坞大片,而能与之抗衡的国产佳作却寥寥无几。我是多么渴望能在国产电影中寻觅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惊喜啊!

《太阳照常升起》便是这样一部承载着我些许期待的影片。前天晚上,我花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将其看完。观影后的心情极其郁闷,感觉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完全被浪费了。今天回想起来,还是决定写一篇观后感,以祭奠我那逝去的一个多小时,也算是不让这段时间完全付诸东流。

大约两个多月前,我和同事合伙拼车上下班。每天早晚两次,我都会固定坐在锦江出租车司机斜后方的那个位置。路途漫长而无聊,我便只能盯着前排座位后的小电视看广告消磨时间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,《太阳照常升起》的预告片在里面循环播放。那支预告片剪辑得相当出色,展现了秀美的南方山村风光、热情奔放的歌舞场面、疾驰而过的列车,以及一块燃烧的红布在风中飘扬的意象,这些画面都深深地吸引了我,也让我对这部影片产生了美好的期待。

然而,看完正片后我才发现,整部影片中唯一值得一看的亮点,竟然都已经在预告片中被提前剧透了。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落差和失望。

该如何评价这位导演呢?姜郎才尽?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同样出自姜文之手的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,那部影片中少年们特有的痛苦与欢乐、冲动与压抑,都曾强烈地激起我内心的共鸣,让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的青葱岁月。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我曾反复观看了许多遍;后来的《鬼子来了》则只值得我看一遍;至于《寻枪》,我几乎是拖着进度条才勉强看完。

《太阳照常升起》看得出来,在制作上比前几部影片更加精致,无论是演员阵容还是外景地的选择,都远胜以往。想必这部影片的投资也远超前几部作品。然而,影片最重要的内核却缺失了。简单来说,这部影片既缺乏娱乐性,也缺乏深刻的思想性,最终沦为了一部制作精良的空洞之作。艺术源于生活,却高于生活,但绝不能脱离生活。有些艺术工作者,在缺乏创新能力的情况下,只是固执地将自己的每一部作品朝着他们自认为的“艺术”方向不断推进,最终却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,也失去了观众的支持。

以《太阳照常升起》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为例:疯妈、傻儿子、人格分裂的小梁、花痴的林大夫,以及堕落放荡的老唐夫妇。也许导演是觉得这样更能突出“性”、“欲望”、“生命”等主题吧,但是一群不正常人物的故事要如何才能引起普通“正常”观众的共鸣呢?这就注定了影片难以获得理想的票房。

而乏味的故事情节并不会因为颠倒叙事顺序就变得充实,肤浅的思想也不会因为故弄玄虚的表达方式就得到升华。这部影片注定难以赢得广泛的赞誉,更遑论获得国际奖项的认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