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《管理自己》读后感

· 阅读需 7 分钟

最近读了彼得·德鲁克(Peter F. Drucker)的经典文章《管理自己》(Managing Oneself)。这篇文章最初发表在《哈佛商业评论》上,后收录于他的著作《21世纪的管理挑战》中。

我对德鲁克的最初印象是“著作等身”。一次逛书店,我惊讶地发现经管类书架上竟然有整整一面墙都摆放着他的作品。如此庞大的著作群曾让我望而却步,一位读过他作品的同事也曾告诉我,他的书过于深奥难懂。或许对于像我这样缺乏管理经验的人来说,花费大量时间研读他的著作确实有些吃力。但像《管理自己》这样的短文则不同,它篇幅精悍,却蕴含着深刻的洞见,读来受益匪浅。

真正吸引我读完这篇文章的,是前言中的一句话:“今天的公司并不怎么管员工的职业发展;实际上,只有工作者必须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。”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。虽然许多企业都在标榜“以人为本”,声称关心员工的成长,但真正能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负责的,只有他自己。即使你身处一家优秀的企业,它也最多在你确立职业目标后提供一些辅助性的支持。归根结底,人生的道路终究要靠自己选择和开拓,没有任何企业能够为你的人生做出完美的规划和安排。

初入职场时,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过未来的职业规划,对于几年后要达到什么目标也比较模糊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一种莫名的危机感也随之而来,我开始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。     现在,我开始认真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,但仍然未能完全下定决心,对于是否应该朝着某个特定方向努力还在犹豫。考虑到未来几年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,我同时考虑了几条不同的职业道路。当然,其中一些想法目前还不便公开。

在诸多选择中,有两个方向一直让我难以抉择:是继续深耕技术,还是转型从事管理?

如果仅从自身优势出发,我似乎更适合从事技术工作。我尝试按照《管理自己》中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自我剖析:

  • 我的长处是什么? 我认为自己有耐心、抗压能力强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、喜欢思考和探索新事物。
  • 我属于读者型还是听者型? 我更倾向于听者型。
  • 我如何学习? 我喜欢通过实践、研究和推理来学习,不擅长记忆,也不喜欢重复已知的内容。
  • 我的价值观是什么? 对于这一点,我心中有明确的答案,但在此不便赘述。
  • 我属于何处? 这正是我目前正在思考和犹豫不决的问题。
  • 我该做出什么贡献? 我希望能够创造出对社会和大众有益的东西。

对照以上分析,我似乎没有任何理由不选择技术道路。唯一让我担忧的是目前的工作环境,这使得从事技术工作的难度远高于从事管理工作。

在技术领域,职业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:要么是处于技术金字塔底层的工程师,从事繁琐的“体力活”;要么是站在顶端的领域专家,享受着高薪和尊重。如果无法成为专家,就只能一直做着基础性的工作,中间的选择相对较少。而管理岗位的晋升路径则相对平缓,虽然高层管理职位竞争激烈,但基层管理岗位相对容易获得,如果运气好的话,甚至有可能晋升到中层管理岗位。

我目前在外企工作,而外企在中国设立研发部门的历史并不长,真正核心的技术也很少转移到中国。如果长期接触不到核心技术,想要成为领域专家就变得非常困难。

而且,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,技术并非每个人都必需掌握的技能。即使不成为专家,也有许多其他方式可以过上美好的生活。但管理知识则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,至少要学会管理自己,否则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难以取得成功。既然管理知识是必修课,不如现在就开始系统地学习和积累。